
锅炉清洗的规范有哪些
锅炉清洗有哪些规范,关于具体规范的问题,让锅炉清洗厂家的小编带大家共同了解一下。
锅炉清洗需遵循技术、环保、安全三大核心规范,具体涵盖清洗条件、流程、质量标准、废液处理及操作人员防护要求,以下为详细规范内容:
一、技术标准
清洗条件:
新建锅炉:对蒸汽压力在5.9MPa以上的汽包炉,需要进行启动前的锅炉化学清洗。对容量在200MW以上机组的凝结水及高、低压给水管道,应进行化学清洗。对蒸汽压力在12.7MPa及以上锅炉,应进行过热器蒸汽吹管或化学清洗。
运行锅炉:化学清洗时间应根据沉积物量及运行年限确定。当锅炉水冷壁内沉积物量达到一定标准,或锅炉化学清洗时间间隔达到规定时,应对锅炉进行化学清洗。若化学清洗间隔时间已到规定值,但按规定的取样方法水冷壁管的垢量低于规定垢量下限的1/2,并且无明显垢下腐蚀的锅炉,可以延迟化学清洗。不过,在锅炉延期化学清洗期间要加强对水冷壁管垢量沉积及腐蚀情况的监督与检查,在垢量及腐蚀状况达到规定之后应尽快安排化学清洗。由于结垢、腐蚀而造成水冷壁爆管或泄漏的锅炉,即使锅炉运行年限或结垢量未达到化学清洗标准,亦应立即进行化学清洗。
清洗流程:
锅炉化学清洗通常包括碱洗(碱煮)、酸洗、漂洗及钝化工艺。
碱洗或碱煮:新建锅炉一般采用碱洗,以消除锅炉在制造、贮运、安装过程中沾染的油污等。碱洗液通常用Na3PO4、Na2HPO4加至除盐水中配制成一定浓度,且应将水温加热至90℃以上。对运行中炉一般采用碱煮,使用的碱通常为Na3PO4与NaOH,碱煮过程中应反复进行补水及底部排污。
酸洗:药液的配制分边循环边加药或在清洗箱中配制清洗液的方式。控制好酸洗条件,定时取样化验,当循环清洗液中Fe2+无明显变化,则可结束酸洗。
漂洗:当盐酸或柠檬酸作清洗液时,酸洗后先用除盐水冲洗后,一般还要用稀盐酸或柠檬酸液对被冲洗系统进行一次冲洗,以去除系统中产生的附锈和仍可能残存的铁离子。
钝化:锅炉经酸洗、冲洗或漂洗后,裸露的金属表面暴露于大气中易受到腐蚀,故需要加以防腐处理。一般是采用化学药剂处理,使其金属表面上形成一层保护膜。
清洗质量:
被清洗金属表面清洁,基本无残留氧化物、焊渣及其他杂物。
无明显金属初晶析出的过洗现象,无二次浮锈,无点蚀;腐蚀指示片无点蚀,平均腐蚀速率应小于8g/(m2·h),腐蚀总量应小于80g/m2;不应有镀铜现象并应形成良好的钝化保护膜。
除垢率不小于90%为合格,除垢率不小于95%为优良。
二、环保标准
废液处理:
化学清洗废液的处理需符合相关环保标准,如盐酸废液用中和法处理;柠檬酸废液用焚烧法处理;氢氟酸废液用石灰乳处理,使其生产CaF2沉淀。
清洗废液需中和(如酸液用石灰调节pH至6-9),联系专业机构处理,严禁直接排放,需符合《危险废物管理条例》。
排放标准:
锅炉清洗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等需符合国家相关排放标准,如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三、安全标准
操作人员安全:
锅炉清洗后的金属表面应清洁,基本上无残留氧化物和焊渣,无明显金属粗晶析出的过洗现象,不应有镀铜现象。
操作人员需佩戴必要的防护装备,如护目镜、手套等,以防止化学药剂对皮肤的腐蚀和眼睛的伤害。
设备安全:
清洗过程中需确保锅炉及附属设备的安全,如阀门、仪表等不应受到损伤。
清洗前需确认锅炉材质,避免使用对材质有腐蚀性的清洗剂。例如,酸洗前确认锅炉材质(如不锈钢禁用盐酸,可用柠檬酸或EDTA);铜制部件需单独处理,避免腐蚀。